近三成为膨化食品 消费者发现无证生产现象可拨打12365举报
晨报讯(记者 赵威)三年来,我省平均每年注销579张食品生产许可证。
其中,被注销“准生证”的食品类别主要涉及膨化食品、水产品、大米和调味料等。
被注销“准生证”企业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
近日,省质监局发布了关于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公告,对外通报了我省食品“准生证”注销情况。
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我省共注销了1578家企业1737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企业大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地区,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并不大,涉及的食品类别主要为:膨化食品、水产品、调味料和大米等。
其中,沈阳有220余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被“注销”食品类别近三成为膨化食品。
沈阳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过去在城乡接合部区域内搞一个无证的食品加工点,租房和开工成本相当低,生产设备和生产原料极其廉价,不仅有“工厂”,而且有市场。
在其看来,近年来,分布在城乡接合部的作坊式小食品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企业逐渐向规模化发展,此次食品“准生证”注销动态变化,折射出食品行业正逐步走向规范。
没了“准生证”再生产则属无证经营
记者了解到,本次被实施注销的食品生产许可证主要是由于企业期满未申请换证、企业停产或不再生产该类食品等原因被注销,食品生产企业被注销的证书和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得使用。
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食品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被注销,意味着被注销的食品品种停产了,企业如果拥有其他食品的“准生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生产其他品种的食品。
质监部门提醒,企业如果继续生产被注销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则属于无证经营,消费者发现可以拨打12365向质监部门举报。
■相关新闻
编织食品安全监管网 触角延伸至基层
近年来,经过多部门的协同努力,一张涵盖了多个层级、覆盖全省、同步发挥作用的食品安全监管网正在我省形成。
据了解,在这张食品安全监管网中,我省将最基层的“村民组(居民小区)”这一层级纳入进来,并在这个最小单元里专设“望员”,拓宽监管部门的视线范围,将食品安全监管触角延伸至基层。
目前,涵盖了村民组(居民小区)、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市)区、市的5个层级的食品安全监管网正日臻完善。
另据报道,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省内全部乡(镇、街道)及乡(镇、街道)2/3以上的村(社区)、1/5的村民组(居民小区)都将达到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标准,预计到 “十二五”末,这张大网将全面建设完毕。
另据了解,我省还针对这种多层级模式出台了考核办法,推动这张食品安全监管大网发挥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