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布局早、建设快,已通车总长85公里,每天有150万南京市民“地下”出行。到2015年,城市地铁总里程将达250公里,以地铁为“骨干”的公共交通将分担接近50%的市民出行。在主城,地铁是城市交通“排洪走廊”,到了郊区,潮汐式交通却很明显,尤其一二号线末端的仙林、江宁大学城,上午9点半后地铁内乘客就不多了。为此,南京在地铁郊区线上规划了7个地铁小镇。其中选址二号线和四号线交汇处的仙林青龙社区,8月份便进场拆迁。青龙社区有山有水,将通过建设养老机构、医院等配套,吸引主城市民尤其是“银发一族”来此养生、养性、养老。
“吸取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的开发经验,我们的地铁小镇不仅要成为居住、上班两相宜的新家园,还要通过小镇开发使地铁物业成熟、增值,弥补地铁建设资金缺口。”南京市领导介绍,从2013年到2016年,地铁建设投资将需要1200多亿元,通过地铁小镇这样的城市社区和物业开发,可望形成还本付息的稳定资金流。
南京郊区已有江宁、仙林、江北三大副城,地铁小镇如何错位发展?规划部门介绍,“地铁小镇”不建高楼大厦,建成后将形成“一镇一品”。如江宁大方山(地铁六号线)位于紫金江宁科创特区和吉山软件谷之间,将建成“科技生态小镇”;浦口桥林(地铁十二号线上)是上汽产业基地,将建成“汽车产业小镇”;溧水石臼湖(位于宁高城际线)是苏南第二大湖泊,风景优美,规划为“休闲度假小镇”。
到2030年南京总共规划了17条地铁线,郊区新城多位于地铁线上,“蛙跳式”、“葫芦串”一样地布局。市规划局负责人认为,让轨道拖着城市“跑”,有利于疏散老城人口、功能,避免城市“摊大饼”。从城市地图看,南京地铁线如主城摊开的“手掌”,伸向5个郊区县,地铁线上的小镇,将成为辐射农村、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