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升级版”
——辽宁检验检疫局建设出口工业产品示范区综述
本报记者 西 安 通讯员 刘 婷 卜松涛 赵毅彬
沈阳,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辽宁检验检疫局主动服务,积极打造出口工业产品示范区,帮助沈阳建成我国唯一出口切削机床产品的质量安全示范区。
高起点打造“辽宁模式”
规划高定位、建设高标准、示范高起点,这是该局党组对示范区建设的共识。
为推动示范区建设,辽宁局结合沈阳机床产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沈阳市出口切削机床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建立了“全社会质量安全联动体系、质量安全动态监管体系、检验检测公共服务体系、质量安全监控评估预警体系、质量诚信监督体系、推进名牌战略和区域品牌建设体系”等六项运行保障机制的独具特色工业示范区“辽宁模式”。
截至目前,示范区内产业规模已达到200亿元,年出口机床货值近3亿元,示范区也获得了“九个国家级示范区中最好示范区”的高度评价。
回忆沈阳机床示范区建设之初,辽宁局副局长吕忠武说:“我们希望这样的真心帮扶,能带动和唤起地方政府与企业的质量安全示范意识,以此来推动东北振兴计划的顺利实施。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就在沈阳机床产业园摆开阵势,让示范区成为国家质检总局与辽宁省政府合作的新标杆和国家级产业示范区建设的新典范”。
新典范创新“2+X”模式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机床制造厂和数控机床开发制造基地。
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公司的出口订单有所减少。辽宁局推动建设机床示范区,成为推进该企业“转、调、创”的突破口,可谓是雪中送炭。
该局先后七次组成调研组推动沈阳机床示范区建设,局领导亲自带队下企业认真调研论证、科学勘察规划、严谨推敲设计。该局检验监管处处长李实阳介绍说:“开辟优先通道,实施无纸化报检、直通放行、降低出口机床产品抽检率等有效措施,让示范区中企业的生产效益与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如今,通过示范区建设,沈阳机床产业实现了海外研发与国内创造,整合、并购、提升、创新等多种模式组合的“2+X”模式。
一张紧锣密鼓的时间表足以展示检验检疫机构在示范区创建“2+X”模式中的作用。
2012年底,辽宁局、沈阳经信委、沈阳机床集团三方签订示范区建设合作备忘录,建立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工作机制。
2013年开始,辽宁局对示范区给予快速通关、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免验、检验监管模式改革等八方面的优惠政策。
2013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组对沈阳出口切削机床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启动考核工作。
2013年5月,“辽宁沈阳出口机床质量安全示范区”得到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被授予“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新机遇成就“升级版”
目前,示范区已拥有19家OEM外协厂,形成了铁西核心产业区、铁西功能部件产业群等大型产业聚集区。这种规模效应,已使沈阳机床成为辽宁的支柱型产业。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沈阳机床产业的升级版又将如何提升发展?
“随着示范区建设的深入,企业产品在示范区内,其质量安全在可控的闭环管理中。质量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将为产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辽宁局局长崔茂森表示,“像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通过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实现了产业有机更新,目前,该公司已经在德国建立了两家数控机床海外基地,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世界一流。”
一步活而步步活。不断出台量身定做的优惠政策,推动沈阳机床产业的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沈阳机床产业将迎来“二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