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黄金时期,也是我国药包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市场变化将考验着我国制药包装机械设备行业。
近年来,我国药品包装机械行业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在优化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药品包装机械行业的技术水平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如果不能尽快做强做大,则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被边际化或排斥的危险;如果不能尽快提升技术水平和档次,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开展标准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开展以标准检测为支撑的产业升级工作。标准检测机构的设立和发展,推进了我国药品包装机械行业标准化水平和检测能力的提升。构建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流程顺畅、高效运转、全面受控、管理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以全面提升药包机械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
近几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药包机械企业增速放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型药品包装机械企业几乎都是进口设备,国产设备缺乏用武之地。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大部分中小药包机械企业难以符合市场准入要求,限制了药包机械的需求空间。而包装机械则不同,除药品包装外还有其他包装工业作为需求后盾,需求空间较大,因此我国药品包装机械仍呈高速增长态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迫切要求我国药包机械行业上档次、上水平,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运筹帷幄,从战略高度策划我国药品包装机械行业的行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掀开医药行业潜规则一角———
“近来,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行贿门“事件引起了业界对医药企业的关注。而据统计,2012年A股市场共有68家上市药企披露了会议费的金额,费用支出高达30亿元。”
会议支出超过净利润
一位业内人士说,召开各种会议和论坛,对于国内各大药企而言是家常便饭。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根据Ifind数据统计发现,2012年A股市场共有68家上市药企披露了会议费的金额,费用支出高达30亿元。
在这些企业的会议支出中,最为激进的应属中新药业。2012年年报显示,中新药业去年的推展定销会议费金额为4.7亿元。当年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是51亿元,净利润则只有4.4亿元。去年一年的会议费超过净利润3000万元。
不仅仅是2012年,实际上2011年中新药业的会议费用同样高达3.16亿元。当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3.92亿元和2.48亿元。会议费用同样超过了其当年净利润。
5家上市药企会议费超2亿
统计还发现,包括中新药业在内,共有5家上市药企的会议费用超过了2亿元。另外4家分别是益佰制药、昆明制药、同仁堂和东北制药,2012年这4家公司的会议费用分别为2.95亿元、2.72亿元、2.17亿元和2.1亿元,而当年它们的净利润分别为3.3亿元、1.82亿元、5.7亿元和1488万元。
而数额巨大的会议支出,与给公司带来的相应回报似乎并不匹配。数据显示,这几家企业中,会议费用与净利润反差最大的东北制药,会议费用是其净利润的14倍。昨天记者致电东北制药,公司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均以不清楚、不了解为由拒绝回答。文/本报记者刘慎良
新闻分析
药企会议费为何居高不下?
对于业内有影响力的外资药企而言,差不多有七成销售费用砸在学术推广上。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费用主要用于组织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一般由市场部安排。逐渐增多的学术会议成本已成为跨国药企的主要销售费用支出。要进行学术推广,必须举行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必须邀请顶级专家,场地起码也要四星级酒店。这种现象传导到上市公司和国内药企,就出现了会议费用居高不下的特点。
尽管会议费用是药企不可缺少的正常销售支出,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类似葛兰素史克这样涉嫌利用会议支出等方式套取款项并进行商业贿赂的现象,在业内并不是个案;而外企和上市公司由于财务制度比较透明和规范,这种现象显得更加突出。
悄然试点一年后,广东省物价局等6个部门昨天宣布:广东今年要新建300家平价药店。按照昨天出台的相关规定,药品平价商店销售的平价药品治疗类别不少于15类,原则上平价销售的药品价格应低于药品平价商店周边1公里商圈内零售药店同厂家、同剂型规格药品市场平均销售价格的5%以上。
广东已建平价药店117家
昨天,省物价局、财政厅、人保厅、卫生厅、药监局、中医药局等6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全面开展广东省药品平价商店建设工作,并出台了药品平价商店准入、牌匾标识、平价目录、考核退出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从省物价局了解到,去年7月,该局会同药监局、人社厅等部门选择广州、中山、梅州和佛山的禅城、三水区作为试点市(区),探索建设药品平价商店。从试点情况看,药品平价商店销售价格普遍低于周边医院和药店价格的5%-10%,个别品种达40%,受到百姓欢迎。同时,药品的销量及销售额也得到上升,初步实现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双赢。今年年初,药品平价商店建设被列为省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计划新建300家药品平价商店。截至6月底,全省已建立药品平价商店117家。
平价药店卖什么?
根据昨天出台的《药品平价商店销售平价药品目录管理规定》,药品平价商店经营的平价药品主要是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治疗药品,具体品种和类别实行目录管理。
按照规定,药品平价商店销售的平价药品治疗类别不少于15类(按《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分类),剂型品种原则上不少于200个,固定销售的剂型品种原则上不少于100个。常见病、慢性病治疗用药以及销量大的OTC药品占全部平价品种的比例应在70%以上。
省物价局已会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公布了《广东省药品平价商店平价药品参考目录》,各地可根据实际,从中选择,也可在省目录的基础上适当增加。
平价药店多数“有来头”
目前,各地药品平价商店的建设主体主要是具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品零售龙头企业。如中山的中智大药房、佛山的健民医药连锁店、广州的大参林连锁药店和广东金康药房等。相关方案中也提到,要选择在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知名度、配送能力强、管理规范、具备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品零售龙头企业建设“药品平价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