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江苏检验检疫局强化“三个监管”推动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专报信息上批示:应予宣传推广。副局长孙大伟批示:出口示范区建设是转变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方式的重要措施,此项工作江苏局抓得早、抓得好,已初见成效。望继续探索完善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在确保质量安全、实现有效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便利出口贸易,服务经济发展。
早在2008年初,江苏局就在全省启动了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5年来,示范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呈现出政府重视、部门联动、产业升级、企业受益、质量提升、便利贸易的良好态势,为区内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多方联动:强化质量提升
目前,全省共建成省级示范区12个,涵盖汽车、摩托车、自行车、IT、光电显示、服装等集聚产业,其中3个通过了国家级示范区的现场考核。在建设过程中,江苏局推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履责,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有效提升了区内产品质量。
常熟出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是江苏三个国家级示范区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出口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江苏局的推动下,常熟市政府将示范区建设列入2012、2013年度全市省级以上创建项目,成立了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对建设情况开展督察。硬件上,投资7亿元用于区内变电站建设、道路改造、绿化工程等。软件上,组建人力资源局,开展创业精英洽谈活动,帮助引进海外人才,并投资1.5亿元建成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为区内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昆山自行车质量安全示范区的主管单位之一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2年底拿出150万元会同江苏检验检疫局、江苏省质监局等单位设立昆山市最高质量奖项“市长质量奖”;与江苏检验检疫局、江苏省商务局积极支持示范区龙头企业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参加江苏省出口企业优质奖评选,使之成为首届江苏省最高质量奖五家获得者中唯一质量安全示范区企业。
各方的联动有效提升了示范区内出口产品的质量。今年上半年,12个省级以上示范区出口额达91.3亿美元,约占全省出口额的5.9%。区内出口产品国外通关合格率继续保持100%,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动态调整:强化差别监管
围绕提升监管模式创新的有效性、可靠性,江苏局在全面评价企业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上,以企业信用为基础,探索检、管、放分离式通关机制与收费模式改革。
2009年2月,苏州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投入建设,集聚了一批以博世汽车、金龙客车等世界500强、国家免验企业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专业制造厂家200多家,产品覆盖客车整车、汽车底盘等多个领域,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该示范区在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将监管工作与企业分类、产品风险、信用等级挂钩,一类企业实施信用监管,二类企业实施验证监管,对产品质量好、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保证合格的前提下,对其出口产品实施信用放行。目前,示范区有免验企业1家,一类企业12家,二类企业52家。“示范区内每个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使我们既有动力,又有责任,促使我们更加重视依靠产品质量来推动企业稳步发展。”一位企业老总说。
此外,示范区内还依据质量信用信息,应用信息化手段自动研判、调整监管方式,确保信用监管模式处于动态运行中。对于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事故,根据其影响程度予以暂停或取消示范区企业称号。去年以来,有3家企业从苏州出口汽车及零部件示范区企业中动态调出。
供应链管理:强化风险监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竞争的重点已从企业间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上企业集群的整体竞争。江苏局主动适应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在示范区建设上转变以批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供应链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追求质量可控基础上的快捷服务。
在昆山自行车质量安全示范区,昆山检验检疫局借鉴ISO31000标准理论,组建TBT技术协作组,在行业专家的协助下对自行车类产品按照8个大类进行风险分解,对行业按照供应链物流环节进行流程分解,在境外通报、市场反馈、三方服务机构和主要企业中建立24个核心风险监控点,企业在供应链内部关键流程建立了近千个风险监控点,通过检验、检测和检查等手段来采集风险点在供应链内外部的监控数据,并在检验检疫主导下通过管理案例、管理现场发布会的方式引导企业将风险管理和改善手段应用到各个监控点的控制当中。
在各示范区,各分支局还通过评价引入具备资质的社会实验室与检查机构资源,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完善风险的监测与验证工作;通过对风险信息收集和监测、分析,开展区内企业针对性约谈、风险预警与溯源调查,敦促示范区企业建立风险事件自主召回、修复和更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