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别吃方便面,有毒"的微博引起网友关注。微博称“方便面、乳饮料、薯片、冰激凌、饼干等食品所含的添加剂最多。一包方便面最多可有25种食品添加剂”!事实上,方便面含添加剂不是什么秘密,但多到“有毒”的程度,这让不少年轻网友心惊胆战。
墨汁粉条事件还没过去,如今又出了染色海带和涂口红的鱼。日前,一位多年担任餐馆库管的老刘向记者反映,餐馆内的菜品几乎都放食品添加剂。“光是为了提香、着色放的添加剂,少说也得十几种。玉米面点心往往加了橙色素,很多高汤都是骨汤香精调配而成的……”在国家发布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后,市场上各种添加剂的销售到底怎样?
食品添加剂依然热卖
沈阳市南二市场是沈城比较出名的食品批发市场,约有40家商行或摊位专门销售调料和食品添加剂。
走进一些店铺,一阵阵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如果不是店员介绍,这些罐装、袋装的添加剂看起来更像实验室摆放着的各种药剂。记者发现,市面上流行的菜品,基本都能在这儿找到对应的添加剂,而且卖得很火。有的店甚至将这些添加剂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供消费者挑选,连“牛肉香膏”、“嫩肉粉”、“肉宝王”这些反复被媒体曝光的肉香添加剂都公开摆卖。记者走进一家专卖川菜调料的店铺,只见货架上堆满了各品牌、各种类的调料添加剂,店员热心推荐卖得很火的几款香辣味添加剂。记者称要开一个烧烤铺,店员马上转身拿出一瓶透明塑料包装的添加剂说:“这种烧烤刷刷香,刷在肉上很提味。”记者拿过瓶子摇了摇,很难分辨是水是油,瓶身上的配料表也没说明原料。货架上同系列产品还有拌菜精油、烤鱼香油、花椒增香油等添加剂。其中有个贴着“酸辣粉调味料”的白色小圆桶,记者拿起一看,连配料都没注明,竟然还写着通过了ISO质量认证。
记者提出想要点“更过瘾”的调料。店老板低声说:“有几个卖得好的,效果不错。”随即从柜子下、抽屉中、货架角落等隐蔽处拿出了几瓶写有“魔粉”、“辣椒精”、“牛肉魔膏”等字样的瓶装产品,“这几个卖得最好,一般火锅店都来买这个。魔粉250克一大罐,才卖4块钱,要是买得多价钱还能再商量。”记者发现,这几种产品的成分标注都十分模糊。
在市场北侧的一家添加剂商店里,记者指着货架上一个没有任何标注的白色塑料瓶问:“这是用来做什么的?”“用来调凉菜,只需加进去一点,普通的凉菜会马上变得香味四溢。”店主表示,大街上卖的凉菜,很多都加了这些东西。在另一家销售奶茶原料的商店里陈列着奶精、珍珠以及不同口味的香料,上面分别写着葡萄味、木瓜味、柠檬味、苹果味、咖啡味等字样。店主表示,这些都是用来调制奶茶的,夏天大街上卖的各种奶茶就是用这些调出来的。
“不从事餐饮行业,肯定不知道其中的‘秘密’,其实加添加剂已经成为这个行业里心照不宣的‘行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饭店老板说。不少店主表示,现在不管是大型饭店还是路边小摊,都会购买各种添加剂。“从大型饭店、小饭店、烧烤摊,到连锁蛋糕店,甚至农贸市场的小蛋糕房都有。”一位店主介绍,很少有普通市民前来购买。
添加剂变成造假工具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农绍庄表示,不少产品在成分标注上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号称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生产的“阿里香”牌新奥尔良烧烤腌料和“奇子香”牌透骨鲜调味料,其中都有一种叫“IG”的成分。农绍庄表示,“国家规定,食品成分里应标注添加剂的通用名,这个‘IG’显然不是通用名。”农绍庄告诉记者,前一段,还有媒体向他询问一种号称“创新现代生物萃取技术提炼”的“小魔仙”牌百骨晶,包装上宣称“选用新鲜的牛骨、鸡骨提取骨髓精华”,但他发现,在它的配料表中,占第一位,也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真正的牛肉和鸡肉提取物在含量上只占第四和第五位。
记者还咨询了“奇子香”品牌的一系列调味品,如“一滴香”、“透香王”、“骨髓魔膏”、“浓香型魔油”等,都自称“用于各式火锅、汤料、烧烤、煎、炸、炒、炖、闷、煮及馅料等菜品中”,可以起到“突出香气”的作用,“有较强的后味感”。而大多数此类产品的建议用量是0.5%—1%,农绍庄根据用量推断,其成分应该是合成添加剂,以香精居多。“只有合成香精才会用一点就具有强大的增香作用,天然香料没那么香。”
农绍庄认为,这些成分不明确的添加剂最大的问题是,很容易被多用、滥用甚至用于食品造假。它们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在原有食品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香味,“如果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本无可厚非,比如牛肉汤里再放点牛肉香精,起到调味的作用。但有些餐馆根本就拿它们当做了造假的工具,没有任何货真价实的原料,只靠香精调出牛肉味、鸡肉味来,完全是在欺骗消费者。”国家对于中小餐饮企业仅仅在卫生方面进行监管,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监测则是个空白。在添加剂的配料、使用范围里都没有餐饮业这一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凡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监管的食品添加剂是可以使用的,但每种添加剂在使用范围和用量上有严格规定。更不能用于造假、掩盖产品属性,甚至改变产品性质等。如果食品添加剂长期、超量使用,甚至被滥用的话,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不该“哪都能卖、谁都能用”
国家重申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有吊白块、苏丹红、王金黄等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膨松剂、着色剂、乳化剂等22种易滥用添加剂,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等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
辽宁华君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阳表示,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对这种在生产销售当中,加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非食品添加剂构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针对目前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问题,高阳说,这些添加剂不该“哪都能卖,谁都能用”。以此次国家公布的非法添加物来说,如果能在销售渠道上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滥用”这一问题。高阳表示,监管的内容应该包括:厂家是否有生产资质?生产后的销售渠道?一旦有人滥用,就能顺藤摸瓜倒查出购买渠道;对于滥用的人,应该严格处罚,取消购买资格;对于非法添加物,如果生产厂家将非食品用的化学品卖给食品生产企业,应取消这些工厂的生产资格。
农绍庄也表示,国家应在食品安全领域设立“黑名单”制度,对造假行为施以重罚以警示社会,或者建立群众举报重奖机制,以完善市场监督机制,才能最终避免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此外,作为消费者,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五类添加剂危害
火锅飘香剂
现在,不仅很多涮品用了添加剂,火锅底料里更是包含了多种化学添加剂。